5.3 開放式板縫
現在許多工程要求采用開放式板縫。開放式板縫應符合以下要求:
1. 背部空間應防止積水,要采取措施使之能順暢
排水;
2. 面板背部的
保溫材料應有
防水措施,可采用金屬防水襯板;
3. 背部空間應保持通風,使水汽可以排出;
4. 支承結構和連接件應采取更有效的
防腐措施;
5.
石板要背面貼防墜落的
玻璃纖維織物或設置
粘膠層;
6. 石板宜采取六面防水處理;
7. 背面襯板應能承受相應的風荷載。
復合鋁板采用開放式板縫時,要防止芯材直接暴露于室外大氣中。
6 支承結構設計
6.1 冷成型薄壁型鋼的應用
JGJ102-2003和
JGJ133-2001規范中,均未對冷成型薄壁型鋼的應用作出規定,修訂后的規范,將對冷成型薄壁型鋼作出專
門的規定。
冷成型薄壁型鋼的應用,應遵照國家標準《
冷彎薄壁型鋼技術規范》GB50018的有關規定。且用于橫梁的冷成型薄壁型鋼
截面有效部分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用于
立柱,不宜小于2.5mm,不應小于2.0mm。由于薄壁型鋼允許受力計算時考慮部分
屈曲狀態,所以其板件寬厚比限制較為寬松。
6.2 自攻螺釘在鋼結構中的應用
自攻
螺釘用于
鋁型材受拉連接時,鋁型材要在截面連接處局部加厚,連接處局部壁厚不應小于螺釘的公稱直徑。受拉自攻螺釘用于
鋼型材時,不要求局部加厚,但應校核
螺紋的
承載能力,必要時可采用細牙螺紋。
6.3 立柱的上、下柱連接
6.3.1 一般樓層上、下柱連接
JGJ133-2001中關于上、下柱連接閉口截面應采取400mm
芯柱連接的規定是針對鋁型材立柱而言的。因為該規范于1998~2000年期間編制,當時幕墻絕大部分都是采用閉口截面鋁型材,基本上不用鋼型材。鋁型材采用高精級和超高精級,可以做到緊密滑動配合。
2001年以后,鋼型材在幕墻中應用越來越多,鋼型材尺寸偏差大,閉口方鋼管內置方鋼管芯柱難以做到滑動緊密配合,因此
JGJ102-2003改為可用芯柱連接?捎眯局簿鸵馕吨灰欢ú捎眯局P抻喼械腏GJ133規范也作了相應的修改。對于立柱,芯柱不再是唯一的連結方式,只要達到鉸
節點處上下柱位移一致,能承受水平剪力就可以了。
6.3.2 實體墻面上鋼立柱的上、下柱連結
在實體墻面上鋼立柱上、下柱之間如作為鉸結,也可采用型鋼、
鋼板連接,只要上、下柱位移一致,連接件可以承受水平剪力。至于具體連接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在實體墻面上,
支座可以加密,位置也可以靈活安排。因此也可以將橫梁、立柱分段設置,左右梁間、上下柱間留15mm空隙,支座布置在空隙旁邊,梁柱懸臂段很短,這時也可以留空而不加連接。留空不連接時,各梁段、柱段獨立進行計算分析。
6.4 造型鋼框架
許多
建筑立面設置外凸假柱子或其它建筑造型,有時外凸尺寸很大,這時石材面板、金屬面板的荷載要由造型鋼框架承受后,再傳給
主體結構樓面梁板或
剪力墻上。這種造型鋼框架受力大,懸挑尺寸也大,所以往往由型鋼
焊接成框架后,每層一個
構件再
固定到主體結構上去。這些框架允許采用焊縫連接,不要求每一個地方都采用螺栓。
6.5 幕墻鋼結構與主體鋼結構連接
幕墻鋼結構與主體鋼結構的連接應在主體鋼結構設計時提出連接要求。焊
轉接件,鉆螺栓孔等工序,均應在鋼結構加工時完成,現場不宜再主體結構梁柱上焊接其它連接件。
7 小結
規范是工程實踐的總結,總是要滯后于工程技術本身。加之規范的編制、修訂步驟很多,過程很長,不可能及時反映技術發展的現狀。因此在幕墻設計、施工中會出現許多新事物、新問題,有些可能是現行規范未涉及的,也有些可能是規范的規定不合適的,這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由有關各方協商解決。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