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必須知難而進———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即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新疆日報駐京記者就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當前的形勢及應對的舉措牞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進行了專訪。
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
節能環保工作開展得如何?
答: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較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保障能源供應、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我國發展大局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挑戰。當前,只有進一步強化節能減排,確保全面完成兩個約束性指標,才能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能源及環境的協調發展,使改革開放以來積聚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動力和良好態勢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節能和環保問題。上世紀80年代,中央就提出了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的方針。世紀之交,在實現初步小康、開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之際,中央又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在中央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國的節能環保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上世紀的最后20年,我國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國民經濟總量翻兩番。我國的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保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問:當前的節能減排形勢如何牞存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答:進入新世紀,我國又進入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我國的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具有鮮明的階段特征。從國際經驗看,當一個國家處于工業化前期和中期階段時,其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通常都處于快速增長期;工業化后期或后工業化階段,其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物排放才能進入低增長期。“十五”以來,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高耗能產品產量不斷增加,能源和主要礦產資源消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態勢。“十五”期間,我國
鋼材、水泥、
平板玻璃等分別增長187%、79%和119%,工業能耗5年增加了6.3億噸標準煤。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居民注行消費比重上升。城市人均
住宅建筑面積增加了28.8%,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19.7%,每百戶城市家庭的空調及汽車擁有量分別增加了1.6倍和5.7倍,對能源資源的需求明顯增加。“十五”期間,我國能源消費增加10.3億噸,平均每年增加2億噸標準煤;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長速度均超過了15%。也就是說能源消費
彈性系數在1.5左右。近兩年,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有了較大幅度降低。但是,增長速度仍然偏高。
從供應方面看,我國能源資源保障程度下降,對外依存度上升。短期看,我國石油開采能力已難有大幅度提高,煤炭資源接近安全開采的上限。“十五”期間,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目前已經接近50%。同時,我國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也限制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空間。由于現有大部分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擴大能源資源開發規模越來越受到環境容量的限制。我國人口基數大,能源消費的人均量即使增加一點,也將導致總量增加很多。因此,必須改變能源資源的利用方式,大力節約能源,提高利用效率。
但是,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能源資源投入、環境污染排放依然嚴重的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能源生產和使用仍然比較粗放。特別是從“十五”中期的2003年開始,我國的單位GDP能耗由降轉升牞主要污染物排放也有所上升。
最近兩年,為了實現“十一五”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增加了投入,工作力度明顯加大。2006年,全國單位
GDP能耗雖然沒有完成當年目標,但實現了由升轉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未能實現。2007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3.27%,二
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4.66%和3.14%,首次實現雙下降。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完成整個“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指標任務難度仍然非常大。這既與經濟增長的慣性、產業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節能環保措施見效要有一個過程等因素有關,也與各種政策支撐條件還不到位等因素有關。當前,我們必須繼續知難而進,進一步堅定信心,加大力度,為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而奮斗。
問:面對當前節能減排的各種困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答: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第二產業,低能耗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因此,只有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才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踐證明,在這方面各地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例如,我國大中
型鋼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整體可比能耗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10%左右,而地方中小企業的整體可比能耗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在50%左右,結構性矛盾明顯。如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牞推動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就會帶動工業領域節能。
依法管理是促進節能的有效途徑。一些地方通過立法,明確相關責任、激勵政策和執法主體,加大懲戒力度;通過完善標準,強化準入管理,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效果。現在,“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約束性指標已經分解到了各地區和中央企業,下一步的關鍵是要解決實施機制,保證目標的實現。采用市場化機制是降低政策實施成本的有效措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借鑒國外經驗,引入了一些市場化節能新機制,積累了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需要認真總結,加大推廣力度。推動節能,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各地區應該突出節約的重點領域,抓一批重點企業和重點工程,務求取得實效。工業能耗占總能耗的70%,是節能潛力最大的領域,是需要高耗能行業和重點企業作為節能的重中之重。建筑是百年大計,是目前用能增長較快的領域,需要抓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嚴格執行。交通運輸是未來用能增長最快的領域,重點是機動車節油,其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實施燃油經濟性標準及配套制度和政策。要加強重點企業節能。現在國家抓鋼鐵、有色、煤炭、電力、化工、
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企業節能,特別是組織實施1000家企業節能行動,這就是抓節能的“牛鼻子”,要下更大的力氣推動這些行業、企業,組織能源審計,報告能源利用狀況,編制節能規劃,開展自愿協議,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改造,加強節能管理,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最后,抓節能需要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增強全社會的節約意識。要大力弘揚“八榮八恥”,摒棄奢侈浪費習氣,樹立節約道德風范,在全社會倡導科學消費、適度消費、節約消費,使全民節約變成社會習慣和時代精神。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