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業屬基礎的原材料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廣泛應用于建筑、交通運輸、裝飾裝修、電子信息、
太陽能利用及其他新興工業,不僅用作生產資料,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
玻璃行業突出的特點,一是玻璃屬資源、能源消耗型產業,原料離不開礦物,生產離不開
窯爐,同時又是重要的民生產業,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二是
平板玻璃生產連續性強,一經投產一般需連續運行6~8年,中間不能停產;三是資本密集和勞動力密集產業,是規模和結構缺一不可的行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玻璃工業發展回顧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促使我國玻璃工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發生了巨大變化。
30年來,我國玻璃工業的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創造發明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浮法玻璃生產工藝;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玻璃工業的技術結構、規模結構和產品結構都發生了質的飛躍;節能減排和環保成效顯著;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產品品種質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2008年年底,全國共有191條
浮法玻璃
生產線,
平板玻璃總產量達5.74億重量箱,已連續1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占全球總產量近一半左右。
進入新世紀以來8年間(2001~2008年)新增126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新增產能3.7億重量箱,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時期。
在平板玻璃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新品種不斷增加,先后研制開發了
超薄玻璃(0.55~1.3mm)、超厚玻璃(15~25mm)、在線
鍍膜玻璃(陽光膜和low-e膜),以及自潔、超白、本體著色、微晶、
防火超白
壓延、太陽能鍍膜玻璃等新品種,并利用國產技術建成900~1000t/d大型浮法玻璃生產線。
近年來,我國加工玻璃及玻璃
機械制造業也有了長足發展。據粗略統計,加工玻璃主要品種(安全、
中空和鍍膜玻璃等)年產近6.8億平方米,折合1.7億重量箱,加工率達32%。新的
功能玻璃也不斷涌現,如調光調溫玻璃、
太陽能玻璃、新型節能
中空玻璃等。國內自行開發的
預處理、鋼化、中空、
夾層、鍍膜系列配套
設備,可生產安全、節能、環保、
隔音、生態、電子等功能玻璃。國產設備價格低廉,性價比好,大幅度降低了我國加工玻璃的生產成本,為我國加工玻璃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目前,我國加工玻璃行業80%采用國產設備,加工設備制造已成為生機勃勃的新興行業。
我國玻璃工業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于整體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政策、法規的驅動所提供的良好環境;同時也得益于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洛陽浮法技術”的不斷完善提高;得益于對外開放,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經過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水平;得益于不斷深化改革、改制、實施產權多元化,一些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為行業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玻璃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存在周期性波動大;產業集中度低;資源、能源消耗高;結構不合理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一)行業大而不強,缺乏國際競爭力
多年來,我國玻璃工業盡管實現了快速發展,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行業大而不強,缺乏國際競爭力。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品種、整體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還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產品結構不夠合理,優質浮法和
深加工率偏低;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
特別是企業科技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較差,缺乏具有驅動力的技術創新機制和能力。科技對玻璃工業經濟效益貢獻率較低;一些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轉化為生產力;科技投入嚴重不足;由于企業分散,開發的技術成果難以得到廣泛應用;對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不夠,更缺乏二次創新。
(二)行業發展存有較大盲目性,造成發展不平衡,周期性波動大
平板玻璃工業屬能源、資源消耗型產業,年耗能約1000萬噸標準煤;又是重要的民生產業,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平板玻璃生產連續性強,不利于產能調控;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燃料比價關系不合理,重油、天然氣、煤、焦爐煤氣等不同燃料品種價格差別很大,促使一些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追逐低成本燃料,到有廉價燃料資源的地區建設新線,進一步增加產能,導致更加嚴重的產需矛盾。正是基于上述基本情況和特點,平板玻璃行業產能調控十分重要。特別是近年來由于民間資本的不斷豐富,地方項目投資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企業投資欲望十分強勁。目前盡管市場不好,但在建、擬建浮法玻璃生產線仍然較多(初步統計在建25條線,產能9550萬重量箱,擬建19條線,產能6900萬重量箱)。如不嚴格控制,將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和國家財產、資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費。
發展不平衡還體現在區域布局不盡合理,玻璃屬于區域性產品,銷售半徑受運輸費用的制約。一般在600公里以內較為經濟。從我國目前浮法玻璃地區分布情況看,東部沿海地區過于集中,西部地區偏少,有些省區仍是空白。
(三)整體質量水平不高,結構不合理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和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玻璃在建筑上應用僅限于“透明
采光,擋風防雨”,而現在一些高級建筑、汽車、裝飾裝修以及
建筑節能、電子信息和太陽能利用等都需要高質量及特殊品種的玻璃。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浮法
玻璃技術、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追求高質量產品已有現實基礎和可能。
根據統計分析,目前我國浮法玻璃生產線,按質量等級可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其中高檔生產線(即優質浮法線),技術裝備水平較高,能穩定生產制鏡級產品、汽車級以上產品比例大于70%。合資線及部分國內高檔生產線均屬于該類別,其總量為14000萬重量箱,占浮法總量29%;中檔線(國內普通浮法線),能穩定生產汽車級及建筑級產品。總量為30700萬重量箱,占浮法總量63%;低擋生產線,長期生產建筑級產品,不具備生產制鏡級和汽車級產品能力,其總量為3300萬重量箱,占浮法總量的8%左右。
我國玻璃行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浮法玻璃外觀質量標準偏低、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維護和保持能力較弱、檢測和分析能力不強、質量認證的種類偏少等。
從產品結構看,優質浮法和深加工率偏低,
節能玻璃使用率偏低。目前,普通浮法玻璃過剩,但同時存在結構性缺口,一些
電子玻璃、
汽車玻璃、高檔
建筑玻璃等還需進口;優質浮法比率偏低,僅為29%;
玻璃深加工率僅為32%,而世界平均水平約55%,發達國家達65%~85%。加工后的增值率我國僅為原片2.5倍,發達國家為5倍,因此在加工數量和加工深度上均有較大差距。
節能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率低,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等節能玻璃在建筑中的使用率不足10%,一般僅限于
公共建筑。而歐美基本普及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占全部中空玻璃的比例超過50%。
(四)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
我國玻璃行業雖然總量居世界第一,但生產過度分散,浮法
玻璃企業就有50多家,平均規模只有600余萬重量箱。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全國只有一家企業國內市場占有率在10%以上,前10家玻璃企業生產集中度(按產量計算)僅有43%,規模在1000萬重量箱以上的企業只有11家,行業呈分散競爭狀態。長時間以來存有過度競爭,影響行業整體效益,制約行業健康發展。
玻璃行業是資本密集和勞動力密集行業,是規模和結構缺一不可的行業,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而國外行業發展的模式是“生產高度集中和注重海外業務的跨國大公司”。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