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為標志,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以“低碳”為顯著特點的新時代。隨著中國制定中期減排目標和決心轉變經濟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作為能耗大戶和隨著城市化進程而快速增長的
建筑能耗,將成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重要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房地產及相關領域造成了70%的溫室效應,全球40%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來自建筑物,而中國建筑能耗在能源耗費總量的比重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來的27%左右。如今在房地產業經歷調控、同質化競爭加劇的形勢下,過去依靠資本規模、土地儲備等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房地產業的低碳發展是行業調整升級的最好機遇,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實現行業創新和轉型。
什么是低碳住宅
與其他的環保住宅概念如綠色地產、可持續地產等相比,低碳住宅更偏重于強調能耗帶來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通過房屋
建材的總量減少與類別選擇減少碳排量,如
木材比
鋼材生產的過程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二是水的節約利用,如自來水的生產、廢水的處理都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節約和循環用水;三是減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如在大型小區的開發中,盡量提倡電動車、自行車出行,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四是社區的綠化建設也應以低排放為指導,不能片面追求綠化效果,還應選擇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較強的喬木、灌木和自然生態綠化,盡量減少使用人工草坪等吸附能力基本為零的綠化方式。
事實上,低碳住宅的概念涵蓋的范圍應該包括住宅從土地規劃、
建筑材料、建設施工、交付使用等全過程,以及社區的物業管理也應納入此范疇,不僅新建住宅可以追求低碳目標,老社區也可以通過改造,實現綠色節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據目前的國內外經驗,在住宅產業化基礎上開發的集成
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雨水收集系統和地熱
供暖系統等能源提供系統,可實現能源消費的70%能自給自足,能大量地減少因為
加熱和
冷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具體說來,在
采暖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推廣的低碳住宅十五項新技術體系包括:
外墻外保溫隔熱技術(復合墻體、外墻內
保溫隔熱);
太陽能應用技術(供熱水、采暖、供電);
窗外遮陽技術;新風置換技術;再生水回用技術;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技術;地源水源
熱泵應用技術;水體生態凈化技術;屋頂綠化及隔熱技術;產業化裝修成套技術;
輻射采暖技術;采暖計量技術;浮筑(架空)地面技術;分戶水質凈化技術;立體停車技術。
助推低碳住宅發展
無論是從去年的中國
住交會,還是今年剛剛結束的兩會,對于加強低碳住宅建設的探索和建設低碳經濟的呼聲已越來越高,
低碳建筑已在北京、上海等房地產一線城市風生水起。那么房地產界在這一大的趨勢面前,未來又會有哪些表現呢?
近年來,在房管局及住宅產業化促進中的大力倡導下,房地產市場已提出“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理念,大量
新能源技術和產品逐漸被社會認識和了解。如
鍍膜玻璃可以有效隔
絕熱量,降低戶內外熱量交換;無負壓變頻供水,占地小、供水穩定、耗能少;大量
光電轉換的太陽能路燈、庭院燈的應用,降低原煤的消耗;水源熱泵、
地源熱泵的利用,通過熱轉換,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
太陽能光熱轉換,可以把光能轉換成熱能,用于洗浴、供熱;新風換氣
設備有效的降低了戶內空氣的質量,提高了舒適性等。
給住宅穿上“環保”外套是諸多樓盤的普遍做法。通過在外墻加裝
導熱系數較低的
絕熱材料,利用新技術對建筑
圍護結構進行高水平的保溫隔熱,有效解決了冬夏兩季室內外溫差而造成的能源損失問題,實現了節能、保溫、
隔音、裝飾于一體。此外,
地暖、節能窗、保溫
門以及雙層玻璃也都被普遍采用。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大多也是采用這些方法,住宅節能效果達到50%以上,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低碳住宅任重道遠
低碳地產是一個嶄新的挑戰,企業不能不做,但也不能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房地產業的低碳發展,不僅僅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事情,它關系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產業,因此政府在房地產業低碳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出臺相關的鼓勵和扶持政策。一方面要嚴格要求開發企業實現最低的低碳目標,另一方面要對實現較高低碳標準的企業和項目實施成本補貼,鼓勵更多企業投入高標準、高要求的低碳發展。但房地產企業也不能將低碳發展的希望寄托在優惠政策上,必須在理念、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創新突破,積極、主動向低碳發展轉型,利用低碳契機開拓地產藍海,實現跨越式、可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綠色低碳住宅項目,注重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實現
節能技術創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體系,并形成可循環持續發展的模式,使建筑物有效節能減排并達到相應的標準,正成為開發商們低碳時代的社會責任。
雖然低碳住宅風頭正勁,但當前住宅低碳技術卻存在著明顯不足,如技術不成熟、研發不均衡、市場前景不確定、推廣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在于節能技術向市場轉化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政策和合適的轉化方式,造成了轉化的成功率低。目前節能產品大多價格較高,在居民
建筑節能意識較為薄弱的大環境下,造成了開發商對低碳住宅的不重視,低碳住宅推廣較為困難。
此外,目前低碳住宅的亮點主要集中在新風系統、地源熱泵、節能墻體、節能窗、外
遮陽、節能屋頂等建筑節能材料、設備的應用上,更為重要的建筑設計節能技術就顯得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利用計算機和利用自然環境進行建筑節能方案優化設計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像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與環境共生住宅”的低碳理念,強調
建筑立面設計技術、通風技術、太陽能供電系統、智能照明系統等設計理念。因此,加快推動低碳住宅設計技術是當前的一個重心。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