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高層建筑火災,消防部隊平時應該抓什么,應該做什么樣的準備,安排什么樣的訓練科目,本人說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是要熟悉重要高層建筑的周邊環境和內部消防設施、滅火作戰格局以及進攻途徑。不能到了真正發生火災的時侯,說道路被自行車或停泊的汽車堵塞,消防車難以靠近,或者說樓下道路消火栓損壞或沒有水等,消防指揮員平時要安排熟悉了解這些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相關部門協調解決,不要留有隱患;二是組織施工中建筑滅火供水試驗。要選擇城市中正在施工的最高建筑,一方面學習上海經驗,要求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上升,同時鋪設供水主管道;另一方面,適時組織供水或A類泡沫的試驗,主要讓指戰員訓練并掌握沿著施工建筑樓梯、使用施工塔吊梯登樓作戰,以及攀登腳手架鋪設水帶、固定水帶的方法,在可及的范圍內,使用舉高消防車噴水控制火勢的方法等。
這里強調的是最高建筑,不管是幾百米的高度,都要組織試驗,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施工中建筑火災。要注意A類泡沫的應用,因為充水后水帶的重量輕、供水高度大、便于水帶鋪設固定;且A類泡沫對施工中腳手架火勢有極強的針對性,用水沖向腳手架,瞬間會流失,而A類泡沫能粘掛在腳手架上,形成滅火覆蓋層,還能有效抵御燃燒輻射熱。
適當組織150米以下(或左右)超高層建筑的供水試驗。150米左右樓層發生火災,盡管滅火進攻難度很大,但克服困難,供水滅火的可能性存在。在需要組織外部供水滅火、樓房又具備垂直鋪設和固定水帶的條件,即能組織供水滅火。
(一)疏散救人應注意方法
火場中救人總是第一位的,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常有大量人員被煙火圍困,人員疏散困難,因此第一到場力量要堅持救人第一的原則,采取正確的方法、正確的路線快速展開救人行動,當然,如果情況需要,第一時間滅火為救人爭取條件也是可取的。
疏散救人的主要方法往往是利用應急廣播指導疏散、消防人員引導疏散、消防人員內攻搜救、利用舉高消防車救人、利用消防直升機救人、利用建筑外部擦窗工作機救人、使用繩索、緩降器等幾種方法。
疏散救人的主要途徑有,通過防煙樓梯、封閉樓梯進行疏散,消防電梯疏散,合理利用觀光電梯、貨梯、客梯等進行疏散,通過疏散陽臺、通廊、避難層等相對安全的區域進行疏散,通過建筑物中設置的救生袋、緩降器進行疏散,利用舉高消防車進行疏散。
(二)滅火救援應組織有力
根據火勢發展趨勢及其他情況,火場指揮要迅速作出正確分析和判斷,把首戰力量部署在最關鍵、最需要的地方,要正確判斷出火場的主要方向,保證兵力部署得當;要有應付突發情況的思想準備,要有思想準備和超前意識,估計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做好應急措施準備,一旦情況突變,要沉著果斷地應對;還要保證有良好的火場秩序,劃分警戒范圍,保證一定范圍內沒有群眾站立圍觀,以免影響滅火救援行動。
在滅火救援時,要果斷采取內功近戰措施。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建筑高度和周邊環境以及附屬設施等等因素的影響,外部進攻往往不能夠取得預期效果,所以除非條件允許或者必要,不宜采取外部射水滅火的方法,以防造成火勢蔓延和影響內攻人員戰斗行動。內攻時,應選擇正確的進攻路線,盡量使用室內固定消防設施。選擇進攻路線的原則是以最簡單的方法、最短的距離、最暢通的路線、最快的速度和最小限度的體力消耗為目標,能夠使戰斗員順利高效的到達戰斗地點展開滅火戰斗行動。
(三)火場供水應確保到位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能否及時而不間斷的將水輸送到滅火陣地,滿足火場所需的水量和水壓,是戰斗成敗的關鍵。在高層建筑供水中,要充分利用固定滅火設施,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現在普遍存在滅火戰斗中存在著重移動,輕固定的習慣。發生火災后,先期到達的滅火力量應該充分發揮內部消防設施,利用消防車通過水泵接合器向大樓供水,確保火場供水不間斷。
一般而言,高層建筑火場供水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利用固定消防設施供水。當火災處于初起階段,火場用水量較小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物內給水設備供水。利用室內消火栓供水。消防人員進入著火層或著火層下層,連接室內消火栓的水帶和水槍出水滅火。
2、使用移動消防裝備與固定消防設施相結合供水。在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內管網供水時,一定要弄清該水泵接合器供給的區域和類別,是自動噴淋滅火系統的,還是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的;是高區的,還是低區的,防止誤接,并且要求消防車水泵和固定消防泵出口壓力應基本匹配。當建筑物沒有設置水泵結合器或水泵結合器發生故障時,可以利用消防車向首層室內消火栓供水,通過室內管網將水直接輸送到著火層,在供水時,必須有專人負責,防止供水水帶爆裂或接口脫落。
3、利用消防車垂直鋪設水帶供水。隨著消防車性能的提高,單臺消防車供水高度已經超過100米,如果利用消防車耦合供水,還可以進一步提高供水高度。在沒有大功率消防車或者超高層建筑火災中,一輛消防車無法達到其供水高度時,可以采用此法,但應注意兩輛車的駕駛員注意協調配合,同時啟動泵浦。壓縮空氣泡沫的應用,極大地增進了供水高度的上限,對初戰控火非常有力。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