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其實因為材料和人工費用的不同,我們傾向于用施工工作量大、模板復雜、但是節省鋼筋(詞條“鋼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方案,而有些地方,傾向于使用鋼筋用量多、但是模板簡單、施工工作量小的方案。無限塔用的就是大厚板,沒有樓面梁。外框筒跟著平面旋轉,所以模板全部可以重復循環利用,只不過就是整體旋轉一個角度而已。
而廈門“擰麻花”大樓的方案,因為平面的旋轉,不同樓層的樓面梁的長度就參差不齊了,可能需要額外的人工勞動來修整模板、鋼筋放樣和下料。但是呢,好處就是節省了混凝土和鋼筋用料,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錯的結構效能。從圖片上看就是一般的框架結構(詞條“框架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一般大樓一樣的施工。只是相對其它大樓而言沒有標準層了,每層的頂板配筋可能有些許的變化,技術交底和驗活的時候變動多一點而已。
附:SOM 設計的迪拜無限塔 Infinity Tower結構成型過程
迪拜無限塔為鋼筋混凝土筒中筒,外筒為框筒,內筒為圓形核心筒。無限塔現在的正式名稱為卡延塔Cayan Tower。
無限塔的結構工程師為 SOM 的合伙人 Bill Baker,無限塔基礎為樁筏基礎,鋼筋混凝土筏板厚度為3米,共用99根混凝土灌注樁,樁徑1.2米,樁長30米。
外筒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筒,造型、角度與建筑外立面一致。每層扭轉相同的角度,從底層到頂層,整個平面旋轉90度。
每層的外邊柱傾斜的角度一致,為了達到逐層扭轉的效果,上層柱與下層柱全部錯開,兩者在裙梁搭接(詞條“搭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角柱為整體傾斜。
內筒為豎直的現澆鋼筋混凝土圓形核心筒,采用滑模施工,我們可以在上圖中清晰的看到核心筒和滑模。整體施工速度大約為每層6到7天。內外筒之間的剛性(詞條“剛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隔板采用現澆混凝土雙向厚板。
因為特殊的場地位置,2007年2月,正在施工中的無限塔基坑的圍護墻體破裂,海水瞬間涌入基坑。幸運的是,施工管理人員在事故發生前兩分鐘發現了墻體裂縫和位移,立即觸發了緊急疏散警報,基坑內接近100名工人成功疏散。
位于廈門的瑞華高科技研發中心大樓被路人戲稱為“擰麻花大樓”,稱看著腰疼。據悉,該大樓高99.7米,設計獨特。
這是事故發生時的照片,整個基坑在不到4分鐘的時間內被海水灌滿。
工地變成了海灣……
當然,迪拜的王子們是不差錢的。在費了好大勁兒復工之后,無限塔終于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