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等石化能源緊缺引起的地緣政治問題越演越烈,能源供應安全在國家復興和可持續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高,世界能源圖譜在當今和可見的未來正在發生著變化,
新能源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專家提出,中國乃至世界將迎來石油時代之后的“
太陽能時代”。
在中國,1998年5月29日簽署加入《京都議定書》,2006年12月1日批準施行《
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8月31日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年4月1日正式實施《節約能源法》,2008年10月1日開始實施《
建筑節能條例》。“節能減排”、“節能省地”成為建筑行業點擊率最高的詞語之一。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我國的房屋建設及其能源問題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全局問題,
太陽能建筑在中國的發展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太陽能建筑是一種先進的建筑理念
傳統太陽能建筑的理念是,不采用特殊的
機械設備,而是利用
輻射、
對流和
傳導等方法,使熱能自然地流經建筑物,并通過建筑設計方法控制熱能流向,從而獲得
采暖或制冷效果。其顯著的特征是,建筑物本身作為系統的組成部件,不僅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而且在適應自然環境的同時充分利用了自然環境的潛能,在解決建筑物的固有問題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
目前,被動設計優先作為生態驅動設計策略逐漸成為當代
建筑設計師的理念共識,構造節能將成為
建筑節能設計的基本方法。現代
建筑材料和建設技術的大量利用,讓中國五千年積淀的傳統建筑理念和建造方法得到了繼承與提升。
比對中國
節能建筑的定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太陽能建筑專委會建議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所占比例大于30%%,或基于現狀建筑二
氧化碳排放平均水平上的減排貢獻率大于30%%的建筑,稱為太陽能建筑。現代太陽能建筑的定義更符合節能減排的國際環境和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當然,現代太陽能建筑的定義主要基于建筑運營中如何充分利用太陽能,突出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利用,以及對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和營造健康室內環境的貢獻。與
綠色建筑、可持續建筑并不矛盾,他們更強調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資源循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等。
太陽能建筑具有開源節流特點,集成了
太陽能光伏發電、
太陽能采暖/熱水、太陽能制冷空調、太陽能通風降溫、可控自然
采光等新技術,能與淺層地能、風能、生物質能以及其他低品位能等廣義太陽能技術結合,屬于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負荷小的適宜
建筑技術。因此,太陽能建筑將成為我國建筑的主要理念之一。太陽能建筑理念催生產業發展機遇
建筑承載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眾多文明,具有強烈的社會功能,并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同時,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建筑生產能耗和建筑使用能耗的持續增加,并對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可擔負性提出了挑戰。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對CO2減排國際義務的承諾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以及不斷加強的建筑節能全民意識和日益成熟的房地產市場環境,促進了建筑節能完整利益鏈與市場化運行機制的形成,為建筑利用太陽能提供了良好機遇。可以肯定,未來的建筑市場將是節能減排的市場,太陽能建筑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春天。
我國已經或正在制定較為完整的建筑節能和太陽能利用的設計規范和驗收標準,并開始推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等級標識制度。正在編制的《綠色
建筑設計規范》不但關注建筑體型系數、
窗墻比、
圍護結構傳熱系數、
設備及系統效率等與
圍護結構相關的分解指標,對于自然采光、自然通風等熱舒適性指標,生態設計策略的綜合指標,以及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相關的“建筑產能”指標將給予更大的關注。太陽能產業聯盟
目前,江蘇、山東、河北、海南、云南等省,北京、上海、深圳、大連等市已經在新建12層以下居住建筑以及辦公建筑、學校、醫院、賓館等
公共建筑中開始強制推行太陽能熱水系統,因此,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完全可以成為國家層面的建筑節能強制要求,從而讓50%%或65%%的建筑節能目標包含更多的內涵。能夠想象,當強制要求成為標準規范,
太陽能集熱器就會像曾經的建筑“空調室外機”一樣,成為普通的建筑部件。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網
另外,國家提倡在建筑運行系統中引入
建筑能耗計量平臺,不僅為建筑節能審計和運行監察提供依據和手段,更為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提供了意識培養的環境。太陽能建筑發展的中國之路
選擇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需求解決方案。正確理解“零能耗建筑”的含義,即在生命周期內,建筑使用能耗對于常規石化類能耗需求為零的建筑,或該建筑沒有對大氣環境新增二氧化碳排放。實質是用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替代全社會石化類能源需求的增長,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開源”和建筑節能的 “節流”。
開發建筑集能系統,實現建筑能源自助。建筑物本身作為
能源系統的關鍵部件是太陽能建筑的顯著特征。可以用建筑被動集能指標表征建筑的被動供能能力和建筑環境的熱舒適度,而用建筑主動供能指標反映可再生能源對于建筑使用能耗和CO2減排的貢獻率。
提倡建筑能源中心模式,推廣能源梯級利用。建筑能源中心是指以單戶或單元建筑為能量供給對象,構成包括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復合能源系統,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環境質量所需要的能量(包括
供暖、制冷、熱水、新風、照明、炊事等)。它是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最小單元,是建筑物基于能量梯級綜合利用(如中水回用、余熱回收等)的多能源復合能量系統,其優勢在于可方便地綜合、高效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技術,以滿足安全、經濟的建筑能耗需求。提倡建筑(家庭)能源中心模式及其相關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太陽能建筑能量系統的重要理念。
綜合考慮建筑運營成本及其外部成本。建筑運營體現在建筑物的策劃、建設、使用及其改造、拆除等全壽命周期的各種活動中,建筑
節能技術、太陽能技術以及生態建筑技術對與建筑運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人們不僅要關注建筑初期的一次投資,更應關注建筑的后期運營和費用支出,不但要滿足中國民眾的居住需求,也要關注住房使用的耗能支出。另外,還應考慮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環境成本的增加。21tyn.cn
引入建筑整合設計方法,發展太陽能與建筑集成技術。建筑整合設計是指將太陽能應用技術納入建筑設計全過程,以達到建筑設計美觀、實用、經濟的要求。采用模數化太陽能建筑部件(如可移動
遮陽部件、
窗間墻型空氣
集熱器、陽臺型太陽能集熱器、水平遮陽
構件以及
通風窗等),既能較全面的運用主被動太陽能技術,又讓這些部件構成了現代住宅的立面元素。
提升傳統建筑理念,推行被動優先設計原則。太陽能建筑首先必須是節能建筑,在被動優先的設計原則下,注重被動與主動太陽能利用技術的結合。
充分利用建筑資源,向建筑要能源。滿足中國人民溫飽的18億畝耕地底限、400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10億平方米的年新增建筑,成為充分利用建筑資源的外部壓力和現實條件。因此,“充分利用建筑資源,向建筑要能源”不是口號,而是一種社會責任。中
關注氣候特征和“值班環境”用能技術。“值班環境”是指建筑在無人使用時的環境。建筑值班環境直接影響著達到建筑使用環境的啟動時間、建筑室內的空氣質量品質和閑置建筑的使用壽命。設計師應關注相關的建筑維護設計技術和安全的“值班環境”用能技術,能源技術企業也應注意到其巨大的市場空間。
充分利用太陽能熱水等先進的成熟技術。太陽能熱水器是目前太陽能利用技術中最為成熟的技術,應用普及率較高,到2006年底全球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約1.68億平方米,其中我國占9000萬平方米,約占53.6%%左右。目前,與建筑集成應用的太陽能集熱系統研發獲得了長足發展。但也應看到, 12層以上
住宅建筑利用太陽能熱水成為上面諸多政策中的空白。應該強調的是,太陽能熱水系統尤其是集熱系統的安全維護和可靠運行依然是太陽能熱水整合設計的關鍵。
引入能源互聯網概念,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經濟和安全性能。
理念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多種可再生能源在時間和空間上能夠互補,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統的
穩定性、經濟性和系統效率;不同規模能源系統之間能夠互聯,集中能源系統(如集中熱水/采暖系統、國家電網系統等)可以成為分布能源系統(如家庭能源中心)的備份系統,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投資的經濟性;集中能源系統作為分布能源系統的蓄能系統,而分布能源系統又能為集中能源系統提供“削峰”功能,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系統的綜合投資效益。
選擇適宜的太陽能建筑技術。應根據區域氣候特點和居民生活方式,因地制宜,著眼于降低總能耗。比如對于北方城市,應盡量降低采暖能耗,提高圍護結構
保溫性能和熱源效率,改善供暖末端調節技術和設施;對于長江流域,宜發展多種
熱泵技術,提倡分時、分空間間隙使用空調采暖技術,尤其要加強自然通風設計;對于我國南方建筑,應積極應用自然通風和外部遮陽設計技術,不宜采用集中供冷技術。
我國大型公共建筑不足城鎮建筑總面積的4%%,但建筑能耗卻占我國城鎮建筑總能耗的20%%以上。研究和推廣大型公共建筑低能耗節能設計技術,意義重大。例如,對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外
窗設計應可開啟,通過對自然通風的調節,減少對機械通風的依賴。
總之,節能減排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國家戰略,開源節流是我國推進建筑節能的必經之路。太陽能建筑將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成為建筑節能的戰略途徑。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