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8月13日消息 記者黃玲】今年我市首批既有居住建筑的節能改造工程現已全面開工,改造面積66萬平方米,年內將完成100萬平方米的既有
建筑節能改造。這是我市自推行
節能建筑以來,既有建筑改造面積最大的一年。
近日,我們在和平南路的新森實業小區看到,小區內一派緊張又繁忙的施工場景,工人們有的吊在半空中往樓房的外墻張貼
板材,有的正在更換
窗戶上的
玻璃。據施工負責人介紹,這種板材不但
保溫隔熱,還
防火,是
外墻保溫的重要材料。據悉,小區內共有7棟樓,改造面積16.3萬平方米,目前外墻的外
保溫層已基本張貼完,4棟樓的
門窗已由原來的單層玻璃更換為雙層。
首批改造的小區還包括省經濟委員會宿舍、省委黨校宿舍等11個居住小區,總面積達到66萬平方米,這些建筑大致是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造內容包括張貼外墻保溫層、更換
節能門窗、
采暖系統安裝分戶計量裝置等。改造經費來源于三部分:一是國家、省、市下發的補貼款;二是小區所屬的單位;三是居民。根據改造內容的不同,每戶居民每平方米需承擔20元至70元不等。
在我市的老建筑中,九成以上都是高耗能的建筑,墻體“透”、窗戶“漏”,建筑外墻材料多以
鋼筋混凝土、實心粘土磚為主,易
導熱,又無保溫層,隔熱效果差,窗戶密閉性也較差。這樣就導致這些“年事已高”的老房子冬天不保溫、夏天不隔熱,又耗費了大量能量,使居民們飽受其苦。
2005年起,我市已開始要求新建建筑必須為節能建筑。目前,我市執行節能50%國家標準的建筑面積已達1600萬平方米。但絕大多數生活在老房子的居民卻未享受到這種舒適。我市決定從今年起,分批分期對既有建筑實行節能改造。這次改造以區域供熱的大型居住建筑為主。改造內容有三個方面。第一,對
圍護結構的改造。對墻體系統、屋面系統加做保溫,以
外墻外保溫為主,做到保溫隔熱、
防水、
防潮、裝飾一體化,提高圍護結構的綜合保溫效果。第二,對建筑外窗的改造。對原來
密封性、
隔熱保溫效果差的外窗進行“推拉變平開、單玻變雙玻”改造,使其達到保溫隔熱、密封降塵的效果。第三,對
供熱系統的改造,實現“分室調溫、分戶可控、計熱收費”目標。
市建筑節能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到2010年底,我市將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10萬平方米,每年可實現節約標準煤28350噸,減少二
氧化硫排放576噸,粉塵顆粒排放425.25噸。 【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