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膠粘劑(PU膠)是指在分子鏈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團(-NHCOO-)或異氰酸酯基(-NCO)的
膠粘劑。該膠粘劑能夠與含有活潑氫的材料、
多孔材料和表面光潔的材料形成良好的化學
粘接,具有良好的
耐磨、耐[1]水、耐油、耐
溶劑以及耐超低溫性 ,因此在制鞋、包裝、
塑料加工、汽車、建筑、醫療衛生、低溫環境、
木材工業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
聚氨酯膠粘劑
耐熱性差,在高溫下易
降解而失去
強度,使其在
耐熱結構領域中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開發耐熱性聚氨酯膠粘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例如,在
木結構住房、木結構部件等建筑用木質結構
復合材料制備中使用耐熱性聚氨酯膠粘劑,可使木質復合材料在火災初期仍然保持良好的力學強度,從而增加人們在火災初期的逃生機會。為此,本文將重點介紹國內外近年來在聚氨酯膠粘劑的
熱降解過程和機制、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耐熱性方面的研究進展。
1 聚氨酯的熱降解
聚氨酯作為膠粘劑的主體材料,研究其降解過程能夠更好地了解
聚合物的降解機制,分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從而尋求有效提高膠粘劑耐熱性能的方法。通過使用熱重分析儀(TGA)以及(Py-GC/MS ),TGA-MS或者TGA-FTIR分析技術來研究聚氨酯的熱降解過程,不僅能夠了解所制備聚氨酯
新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工程材料耐熱性要求,同時還能夠為進一步提高材料耐熱性研究提供依據。聚合物的分解過程不僅受試樣性質的影響,也受周圍環境中熱、氧的影響。
1.1 聚氨酯的熱降解途徑
聚氨酯受熱后,其分子鏈中的共價鍵在局部區域內發生復雜的振動和轉動。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聚氨酯中的化學鍵
斷裂形成許多鏈自由基、揮發性小分子,或重組
碳化。在分解過程結束時,材料失去所有的揮發性物質,并形成復雜不溶性物質炭,且炭在
炭化溫度以上不會再發生變化。炭化物是由含O,N,P,S雜原子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組成,存在結晶區和無定形區,具體物性主要取決于聚氨酯的結構。除殘炭外,也可能存在無機殘留物,無機殘留物源于聚氨酯中的雜原子,可能是其結構或
添加劑導[2~4]致的 。在高溫下高分子鏈獲得熱能而被激發進而發生化學反應和降解,因此,分子
剛性是衡量熱穩定的一種直接方法。
聚氨酯熱降解途徑主要有以下3種方式:(1)隨機斷裂:聚氨酯鏈段斷裂生成伯胺,烯烴和CO 或者斷裂生成2仲胺和CO ;(2)鏈端斷裂,即解聚:聚氨酯中的氨基甲2酸酯在高溫下解聚生成相應的異氰酸酯和醇,在異氰酸酯不發生副反應的情況下此過程是可逆的;(3)2次交聯再分解:原始聚氨酯分子鏈斷裂,產生小分子鏈段,同時部分鏈段也可以發生2次交聯,形成次級聚合物,次級聚合物分解類似于原始聚合物,但分解的溫度在350 ℃以上,分[5]解速率也不同 。聚氨酯會通過以上任意一種或多種組合的方式發生降解,然而,隨機斷裂和2次交聯是聚氨酯分解過程中發生的主要方式。對于交聯聚氨酯,聚合物主鏈上化學鍵的斷裂需要大量的熱能,因此,交聯聚氨酯的熱降解首先發生在側鏈。聚氨酯在熱降解初期首先釋放所含揮發性物質,隨后發生分子鏈斷裂與解聚,從而導致質量損失和
力學性能下降。最后,分子鏈完全破壞并形成結構復雜的殘碳層。
在聚氨酯中除含氨基甲酸酯、酯基或醚基外,還可能存在由異氰酸酯衍生出的脲基甲酸酯、縮二脲和脲等結構。這些基團的初始分解溫度是:脲基甲酸酯100~120℃,縮二脲115~125 ℃,氨基甲酸酯140~160 ℃,脲[6]160~200 ℃ 。
1.2 聚氨酯的熱降解機制
聚氨酯的熱降解可能存在2步或者3步過程:第1步是由于異氰酸酯和醇形成的硬段降解,產生伯胺或者仲胺、烯烴和二
氧化碳,當使用軟段含量較高的物質時,第1階段降解速率降低。第2和第3步是軟段熱降解。由于聚氨酯軟段結構及其三維立體結構,降解速度比第1步慢得多。紅外分析數據表明,最弱的鍵C-N斷裂是降解的第1步,斷裂
活化能約98 kJ/mol。氨基甲酸酯鍵起始降解溫度取決于使用的異氰酸酯和醇的結構,越容易合成的聚氨酯越易分解。降解溫度高的聚氨酯合成慢,如由烷基異氰酸酯和烷基醇[4,7~9]合成的聚氨酯 。隨著反應活性增加,氨基甲酸酯鍵分解溫度降低,如:烷基異氰酸酯和烷基醇(~250 ℃)>芳香族異氰酸酯和烷基醇(~200 ℃)>烷基異氰酸酯和芳香族醇[10](~180 ℃)>芳香族異氰酸酯和芳香族醇(~120 ℃) 。
熱降解機理還取決于氨基甲酸酯基上N原子和O原子的取代類型。芳香族N取代聚氨酯,主要的熱降解產物是環[11]狀低聚物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N取代聚氨酯熱降解中發生[12]重組形成叔胺 。Liaw和Lin證明,N取代聚氨酯的熱穩定[13]性取決于N-取代的程度 。
1.3 聚氨酯的熱氧降解
材料使用過程中受O 以及
熱應力的共同作用,故應關2注聚氨酯的氧化
穩定性。在氧化過程中,熱量促使聚氨酯與氧分子反應,導致材料變色及物理性能下降。在氧化降解過程中,產生自由基(R )并迅速與氧分子反應形成過氧自由基 ROO 。過氧自由基進一步與聚氨酯鏈反應形成氫過氧化物(ROOH)。在熱作用下,氫過氧化物分解產生更多的自由基,并繼續引發聚氨酯降解。盡管氧氣促使聚合物鏈破壞,但不會影響聚氨酯降解為二異氰酸酯和[14]多元醇的速率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軟段比硬段更易于發[15]生氧化降解 。聚醚型聚氨酯在氧化條件下,聚氨酯分子第1步斷裂成伯胺、二氧化碳和丙烯醚類,隨后形成丙烯[16]。聚醚的熱氧化降解過程是通過自由基反應進行的。醚鍵的α碳上脫除1個H原子后所生成的仲碳自由基,接著與氧結合成1個過氧化物自由基,然后奪取其他烷基氫形成氫過氧化物,該氫過氧化物分解成氧化物自由基和羥基自由[17,18]基 ,不同自由基在熱氧降解過程中形成不同氣體物質。
2 影響聚氨酯膠粘劑耐熱性的結構因素
聚氨酯膠粘劑具有溶液、乳液、
薄膜、
壓敏膠以及粉末等不同形態。制備聚氨酯膠粘劑的原料(多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種類和用量、
催化劑濃度、反應溫度、合成條件及方法,都會影響聚氨酯膠粘劑的化學組成與結構,從而對其
熱穩定性具有很大影響。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