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這項技術最終將給工業生產和經濟組織模式帶來顛覆式的改變。
事實上,就3D打印的理論研究而言,中國與國際水平相差不遠,但將整個產業所涉及的材料、機械、
數控、軟件等諸領域集成起來做出一個商品時,差距的鴻溝就直面而來。
3D打印技術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完整的產業鏈支撐,包括設備制造、材料、模型軟件,以及服務商。
胡爾已經清楚地看見了這一點,并著手進入產業鏈整合的階段。
2012年初,胡爾以1.35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頗具科研實力的Z Corp和Vidar Systems公司。其合伙人雷切特勒表示,行業整合將使3D Systems有更多的精力進行全方位的研發。公司將6%-7%的營業收入和20%的員工投入研發,其中技術、材料、產品各占三分之一。
材料是產業鏈中關鍵的一個環節。如前文所述,澳大利亞等國家正加緊研究金屬零件的制造,一旦在金屬材料上得到廣泛應用,3D打印就將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
而國內甚至連特殊的研究材料都難以獲得,北京隆源自動成型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濤介紹,由于研究所需的材料用量很少,研發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國內廠家根本不愿為這樣的小眾需求試制特殊的材料。
如果購買國外廠家生產的原材料,也會遭遇“阻擊”。比如,生產3D打印原材料的德國德固賽公司,與美國、德國的客戶簽署了聯合開發協議,協議要求其大部分原材料賣給合作方,只有20%的份額公開銷售,且這部分材料在性能上相對較差。因此,中國國內很難買到新型且上佳的原材料。
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胡又文說,中國在材料供應和模型軟件供應環節,目前還沒有專業公司進入,所以即便“三校一企”精于3D技術本身的研發,產業鏈上下游亦難以跟進。
同樣,3D打印設備集成了多個精密組件,其產業化發展需要較強的工業基礎支撐。中國在機電和數控等傳統領域一直缺少核心技術,以致國產3D打印設備的一些核心組件,如精密激光器、光學系統、精密
導軌和電機等均需從國外采購。
“國內做3D打印設備的廠商沒有資金做全產業鏈的研發!瘪T濤說,“而國外這個行業都已經并購好幾輪了,通過資本的手段給企業增加資金,擴充研發實力。”
美國明顯加大了對3D打印技術研發的組織力度,以確立高端制造業的霸主地位。2010年,愛迪生
焊接研究所牽頭成立增材制造聯盟,很快就吸收到30余家成員,這一聯盟將促進制造商和供應商與大學、研究機構之間的對接。
歐盟在諾丁漢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和?怂固卮髮W等建立了多個3D打印中心,設置基金予以支持。這些聯合體有助于解決3D打印領域存在的高端共性問題,并能使新技術順利產業化。
鑒于歐美的成功經驗,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建立了一個工業設計聯盟,試圖整合包括研究機構、服務商、設備供應商、設備代理商、服務提供者在內的資源。在聯盟下可以讓更多的技術得到普及。不過,這個聯盟目前的作用更多是為了產品推廣!皣鴥榷鄶档募夹g攻關是針對產品級的,而不是針對產業的共性技術,由于產品恰恰在聯盟企業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因此聯盟中利益共享、風險承擔的機制也尚未形成!瘪T飛指出。
作為全國工業的主管部門,工信部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在2012年9月開展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專題研究,初步判斷,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不可能完全替代既有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但它為后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打開了一扇“機會
窗口”。
顏永年也判斷,距離3D打印的廣泛應用可能還要十年,現在重視完全來得及。
為此,工信部準備組織研究制定3D打印技術路線圖、中長期發展戰略,推動完善3D打印技術規范和標準制定;而且會研究制定支持3D打印產業發展的專項財稅政策。
問題在于,中國原有的科技創新體系是否能幫助我們抓住這個“機會窗口”。
上一頁12345下一頁